今年2月14日,我們在京都度結婚周年紀念日,
原訂那天早上乘JR往宮津逛逛,晚上入住溫泉旅館,
可是前一夜,看天氣預報說零晨開始下雪,
翌日上午市區將有積雪,於是臨時做功課!
 
雖然京都的二月天氣寒冷,但不常下雪,過客賞雪的機會不大,
 雪中金閣 今年2月14日,我們在京都度結婚周年紀念日,
原訂那天早上乘JR往宮津逛逛,晚上入住溫泉旅館,
可是前一夜,看天氣預報說零晨開始下雪,
翌日上午市區將有積雪,於是臨時做功課!
 
雖然京都的二月天氣寒冷,但不常下雪,過客賞雪的機會不大,
 迷你紅豆湯砵仔糕小時候,最喜歡跟嫲嫲去街市買餸(市場買菜),看見新鮮當造的食材,
嫲嫲很快便能決定當晚煮什麼,當中一定有我最愛吃的菜式。
買菜之後,有時會到舊式豆腐店吃煎釀豆腐喝豆漿,
有時吃鍋貼、蔥油餅、生煎包配豆腐花,天氣太熱的時候,
買砵仔糕回家慢慢嘆,我只吃啡色砵仔糕,愛片糖的焦香。
最近FB朋友提起砵仔糕,勾起幸福快樂的兒時回憶,
 漫步中京區 
 京都前田珈琲明倫店&明倫小学校京都中京區的錦市場、新京極、河原町等等購物街已經很熟悉了,
遇上星期日到河原町主教座堂望彌撒後,順道步入錦市場吃炸薯片魚球,
除此之外,都不怎麼在裡面逛街和吃喝,平凡遊客區的味道越來越重,
有時心血來潮在遊客區外圍、棋盤格局的街道上隨意漫步,即使旺季也自在。
  
有一天早上10時起床,打算散步到烏丸吃brunch後逛中京區,半小時後出門,
 一點心思小學時代,星期一至五都跟著爺爺嫲嫲飲早茶,吃了排骨或蝦餃才上校巴。
從小便愛上茶樓吃點心嘆茶的我,從來都覺得這是閒情享受而非填肚子,
無論樸實或精緻,只要美味動人便帶來幸福感,由衷讚嘆點心師傅的靈心巧手。
無論是家庭樂、知己共聚、商務應酬還是氣派午宴,食物和環境的選擇同樣重要,
 八坂圓堂天婦羅 真的很喜歡吃天婦羅,特別是京都八坂圓堂的出品, 試過有名食家和Blogger介紹的隱世小店或名店後, 更認定八坂圓堂是我心中的京都第一,無論在食材、烹調技術、服務、地點、環境等各方面,近乎完美的表現,只要親友前往京都,必定推薦為首選,從來沒讓他們失望。
1910年,お茶屋近江榮於祇園八坂新地創業,1960年搬移到八坂通小松町,
1991年,改名八坂圓堂;衹園建仁寺附近的過百年歷史的房子低調雅靜,
樓梯和房間的香氣源自木頭,時間越久木香越沉,接待我們的八千代小姐說
 澳門的葡國手信定居澳門的15年間,不間斷地充當親友們的響導,離開前必到名店買手信(伴手禮 ) ,
杏仁餅、蛋卷、南棗合桃糕…,經常來澳的親友對這些餅食興趣不大,
請我推薦特色手信,我便帶他們到超市搜尋葡國製的食品。
葡國臘腸(Chouriço)、菜油(橄欖油Azeite de oliva)、馬介休(Bacalhau)等
 菓子・茶房 チェカ(cheka)& 京うどん生蕎麦岡北到京都岡崎參觀細見美術館舉行的「澤乃井美術館珍藏:櫛與簪」後,
經過平安神宮散步到動物園附近的茶房cheka,寂靜昏暗的街道上,
店鋪散發著柔和的燈光,這一晚很冷,在二樓簡約素淨而溫暖的空間,
靜靜地舒適地享受了關店前只有我倆的60分鐘時光。 
 澳門麗璟軒是我和老友記的飯堂 老友記不是普通朋友,是感情非常要好的知己良朋,例如閨蜜和她們的家人,每次晚飯聚會,
大家都將用膳地點交由外子米夫和我決定,雖然現在澳門的選擇多了,但每隔一段日子,
我們都不期然想念謙謙君子祺哥、他的廚藝及推陳出新的好煮意!
  然カステラ★半熟長崎蛋糕★Pão de ló de Alfeizerão每年參與氹仔嘉模聖堂復活節夜間彌撒後,我們都快樂地留在Canteen享用茶點,
那是Father Xavier和堂區土生葡人朋友們精心泡製的葡式小吃。
每次都有新花款推出,今年有南瓜炸糕及一款似曾相識的蛋糕,
那不是京都「然花抄院」茶房的招牌作 然カステラ(Zen kasutera) 半熟長崎蛋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