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4日,我們在京都度結婚周年紀念日,
原訂那天早上乘JR往宮津逛逛,晚上入住溫泉旅館,
可是前一夜,看天氣預報說零晨開始下雪,
翌日上午市區將有積雪,於是臨時做功課!
雖然京都的二月天氣寒冷,但不常下雪,過客賞雪的機會不大,
網上一輪查探之後,發現1月曾下雪,這次可能是冬季最後一場雪。
京都市賞雪的地方跟櫻花名勝一樣多,古廟寺院特別美麗,
但必須配合班次不多的地方電車前往宮津,只有3小時空隙,
只能到一個地方賞雪的話,金閣寺是堅定不移的選擇。
2月14日早上7時起來看金閣寺官網的Live camera,
現場直播金閣寺及鏡湖池的景色,零晨3時果然下雪,
而且早上新聞亦報導上午持續下雪,這點非常重要!
因為金閣寺9時開門,如雪在清晨停了,積雪不夠,
太陽出來把雪融化,即使第一時間入來也看不到雪中金閣。
從住處步出,外面下雪,越來越大,越發興奮,45分鐘後到達入口,
沿途白雪茫茫,跟我們一樣趕到金閣寺的遊客及本地中學生也不少。
不是第一次看金閣,白茫茫,金光閃閃,淒美絕倫的雪中金閣,
淚水不自覺在眼眶內打滾,前有鏡湖池,後借衣笠山入景,
美得讓人屏息的建築與庭園,再次震撼,永遠難忘。
離開金閣寺,時間緊迫,乘的士趕往京都駅,途中和司機叔叔談天,
他說我們很幸運,因為一年最多只有兩次觀賞雪中金閣的機會,
即使當地人也不易得見,平日下雪,上班族和學生都去不了。
我們能在結婚周年紀念日欣賞金閣寺的雪景,真在感恩!
鹿苑寺
京都金閣寺(Kinkakuji)的正式名稱為鹿苑寺(Rokuonji),
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當時擁有強大勢力的望族藤原氏的
藤原公経(公卿)在現址建成西園寺,鎌倉幕府滅亡之後,
室町幕府第3代將軍足利義満取得此地,建造大型的邸宅北山殿,
此邸宅規模之大,足可與天皇御所媲美,以示自己掌握政治的實權。
足利義満死後,遺言將山莊內的舎利殿轉為禪寺,
以自己的法名鹿苑院殿命名。
豪華瑰麗的舎利殿為三層構造的建築物,
第二、三層貼金箔,屋頂上的鳳凰閃閃生輝。
第1層:稱為法水院的寝殿造(正殿),中央安放宝冠釋迦如來像,左邊為足利義満像。
第2層:稱為潮音洞的武家造(武家貴族出入簡化的正殿),放置岩屋觀音像及四天王像。
第3層:稱為究竟頂的禅宗佛殿造
屋頂:以薄椹木板層疊成柿葺,耐水性強,綴以鳳凰。
夕佳亭
位於金閣寺境內半山腰上的夕佳亭是数寄屋茶室,
由茶道家金森宗和於1624年為當時住持鳳林承章設計,
目的是迎接後水尾法皇的駕臨。
原來的夕佳亭在明治初年因火災而燒毁,明治7年重建,
1997年解體後,依照原來設計再建成今日的模樣。
黃昏時候從此茶室眺望金閣欣賞夕陽美景。
方丈
金閣寺本堂附近的客殿為方丈,1678年為後水尾天皇而建,
內有本尊聖觀世音菩薩坐像、夢窓国師像(禪僧)、足利義満像
及文雅慶彦像(金閣寺住持)等等圖像。
鏡湖池
金閣寺境内佔地約4萬坪,一半以上為寺前的鏡湖池,鏡湖池中有葦原島、
鶴島、亀島等不同大小的小島,足利義満時代,眾大名以金錢奉獻投石,
以姓氏為石頭命名,如細川石、畠山石等等。
金閣寺西面的衣笠山被借入庭園景色之內,
這是室町時代(1338年-1573年)池泉回遊式庭園的代表設計。
火燒金閣
貼上金箔的金閣寺是北山山荘之中唯一逃過被拆毁的建築物,
可惜在1950年火災之中全毁,1955年重建。
1950年7月2日火燒金閣寺轟動全日本,縱火犯人是當時21歲
金閣寺的大学修行僧林承賢,放火後逃入大文字山中吞下安眠葯後切腹而被救,
經調查後,發現他患有口吃症及統合失調症(思覺失調精神分裂),
母親對他期望極大做成壓力,對社會和人生有著種種的不滿,
加上厭世等複雜問題而導致此災禍,母親其後自殺身亡,6年後林承賢病死。
三島由紀夫及水上勉等作家以火災為題,分別寫下《金閣寺》、
《金閣炎上》、《五番町夕霧楼》等文藝作品。
境內龍門滝秋色
境內秋色
不足一分鐘的陽光照耀,如夢如幻之境。
某年秋天跟著中學生快樂地吃朱古力及抹茶丸子
金閣寺
地址:京都市北区金閣寺町1
拝観料:400円 / 中小學生 300円
時間:9:00-17:00
網頁:http://www.shokoku-ji.jp/k_about.html
交通:金閣寺道巴士站(珈琲工房門前)
下大雪,去金閣!
http://kakajaw.pixnet.net/blog/post/2469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