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衹園午飯後,忽然很想吃わらび餅,於是乘巴士到高野橋,先往高野教会祈禱,再散步到茶寮宝泉,高野橋上遠眺松ヶ崎西山的法字,這就是京都「五山送火」的其中一處,每年7月16日晚很多人跑到高野川堤防(高野橋北)看送火。
瑪利諾外方傳教會在1938年於京都成立,高野聖母堂於1940年建成。
高野聖母堂在京都名為カトリック高野教会(天主教高野聖堂)。
京都不少聖堂都有傳統的元素,例如祭台十字聖架後的紙門,京都市西南部的桂教会也如是。
穿過小巷到茶寮宝泉途中,外子看過家用兩層高的車位很感興趣。
茶寮宝泉座落於下鴨神社北面寧靜的住宅區之中。
終於到達聞名已久的茶寮宝泉門前,一間超過百年歷史的古民家。
京都的傳統菓子店和食店很容易看見団扇裝飾,団扇約在14世紀中旬到後期從朝鮮傳到日本,京都貴族開始使用,持續到現在已成大眾化的取涼工具及浴衣的好配搭,此外,店面插放的団扇上寫了一些藝名,代表這夜哪位藝伎到場,也可作裝飾之用。
如果換了拉麵店或一般食店,看見這個場面我一定會離開,茶寮宝泉,願意等。
「宝泉堂」是1952年在京都市北區創業的和菓子店,2003年在本店附近開了甘味處「茶寮宝泉」,最受歡迎的出品是「しぼり豆丹波黒大寿」(皺黑豆)。
快到「五山送火」的日子,所以推出應節饅頭。
以平安時代貴族服務「十二單」命名的糖果。
從未試過為吃某樣東西而等待那麼久,看着窗外翠綠的景色發呆。
那天下小雨,雨傘架跟建築物匹配。
既然還有一段時間要等待,於是走到大門旁的庭園看看。
主建築被庭園包圍,擁有四季不同的景緻。
處處如畫。
等待1小時後終於入座。
撥弄私家小兔團扇,輕啜一口老舗『芳香園』的宇治冷茶,忘卻俗世煩憂。
定下來,好好看周圍的環境,身處的和室頗為寬闊,但只放了三張可坐二人的桌子,讓客人以不同角度無阻礙觀賞庭園。
夏天到京都,除了パフェ(雪糕Parfait),還有一樣無法抗拒的甜點,那就是從千年以前流傳至今的わらび餅(蕨餅),醍醐天皇(885-930年)非常喜愛的消暑甜心,大家都為黑蜜蕨餅而到茶寮宝泉。
醍醐天皇的時代,使用100%的本わらび粉(本蕨粉),以植物蕨根全人手製作的珍貴材料,到了現代,收成越來越少及缺人手,每10kg的蕨根只能製成70g本蕨粉,因此出現兩種代替品:偽物(蕃薯及木薯等澱粉)及似非(90%以上澱粉+少少本蕨粉);以1kg的價格來比較:偽物1500日元、似非3000日元、本蕨粉16000日元。
柔軟順滑,冰涼如水,配黑蜜,濃郁焦香,至今吃過最喜愛的蕨餅。
「宝泉堂」是1952年在京都市北區創業的和菓子店,2003年在本店附近開了甘味處「茶寮宝泉」,除蕨餅之外,還有季節生菓子及這款「丹波大納言ぜんざい」(紅豆善哉),丹波大納言(大紅豆)是做ぜんざい(Zenzai/紅豆湯)最高級的材料。
另一寬敞的和室
廊下外望,又是另一番風景。
另一邊和室同樣面向庭園。
京都有很多地方為了應付大量遊客而變得有點不堪,「茶寮宝泉」的空間和服務,讓人認識什麼叫品味和大方。
終於明白為何要等待1小時,確保客人在寧靜美麗的空間細細品嘗菓子與茶,非常值得!
離開茶寮宝泉後回到大街上乘巴士,遇上Pâtisserie BAIKAL(バイカル),這是1955年創業的傳統法式洋菓子店,除了左京區本店,還有銀閣寺、金閣寺、山科、Aeon桂川、奈良、枚方市及八幡市分店。
BAIKAL最受歡迎的糕餅便是這款216日元一個的燒菓子「橙片蛋糕」。
京都有太多好吃的甜點,只能買一個「橙片蛋糕」回去作晚上的茶點,真材實料不花巧,傳統法式常溫蛋糕本該如是。
還買了薄薄一層檸檬糖霜的「檸檬蛋糕」,天天吃都不怕膩的平實甜點。
カトリック高野教会(天主教高野聖堂)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下鴨東森ヶ前町7
電話:075-781-1252
交通:高木町及高野橋東詰(巴士站)
彌撒時間:主日11:00
茶寮宝泉
地址:京都市左京区下鴨西高木町25
電話:075-712-1270
營業時間:10:00~17:00(LO:16:45)
休息:星期三、四(遇公眾假期改為翌日休息)
交通:下鴨東本町及高木町(巴士站)
網頁:http://www.housendo.com/index.html
Pâtisserie BAIKAL(下鴨本店)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下鴨洛北高校バス停前
電話:075-781-1891
營業時間:9:00~21:00
休息:元旦
交通:下鴨洛北高校(巴士站)
相關文章:
京都茶洛蕨餅VS西陣牛角包
http://kakajaw.pixnet.net/blog/post/310967529
私家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