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隨澳門嚶鳴合唱團到意大利演出,其中一天的黃昏時份,在羅馬金碧地利廣場附近的金碧地利聖母堂(Santa Maria in Campitelli)舉行第一場音樂會,大隊原定上午到羅馬市區著名的景點遊覽,可能因前兩天編排緊密和天氣酷熱,為免休息不足影響演出水平而臨時取消行程。
一直以來喜愛自主旅遊,行程安排由自己決定,這次雖然是團體活動,但也抱著「以備不時之需」的心態,出發前簡單地做了功課,正因如此,臨時取消行程讓我在短短三小時之內完成「羅馬假期」的計劃!我們入住離羅馬市區約8、9公里遠的Hotel Oasi San Giuseppe,請櫃台召叫兩輛的士(Taxi),車費由司機接Call開始計算,司機不太懂英語但很友善。
不堵車的話約20分鐘到達西班牙廣場(Piazza di Spagna),最古老的名字叫「聖三廣場」(Piazza della Trinità)。
在西班牙廣場中央的Fontana della Barcaccia噴泉被稱為「破船噴泉」,為紀念台伯河(Tiber)於1598聖誕的大水泛濫而建成的巴洛克藝術噴泉,那時候羅馬被洪水淹浸,只能靠船隻出入,據說,當水退之後,廣場中央留下一隻船,因此誘發「破船噴泉」的靈感。噴泉由當時Pope Urban VII (教宗烏爾班七世)委託雕刻家Pietro Bernini和他的兒子Gian Lorenzo(濟安勞倫佐貝尼尼)製作,後來兒子成為巴洛克時期最重要的義大利藝術家,共為七位教宗設計聖堂,包括聖彼得大教堂長方形會堂的頂蓋。
如果走近一些細看,會發現噴泉的兩端有太陽裝飾的噴口,向地的一面有蜜蜂,這是設計師貝尼尼家族的象徵及教宗烏爾班七世委託工作的標記。
中學時代看過電影《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之後一直非常嚮往「西班牙楷梯」(Scalinata di Trinità dei Monti),由西班牙廣場通往「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a dei Monti)的長楷梯。關於「西班牙楷梯」有以下一些小花絮:
*由建築師Francesco de Sanctis和Alessandro Specchi設計,工程於1723年開 始,1725年才完成和使用。
*總共有135級樓梯,是歐洲最長最寬闊的樓梯。
*1655年法國波旁王朝的外交官Étienne Gueffier留下遺產資助梵蒂岡建樓梯, 但18世紀時西班牙大使館設在廣場上,因而被稱為「西班牙楷梯」。
*15世紀末山上只有小聖堂,1495年,法國國王路易十二要興建新聖堂代 替,1502年展開工程但卻一直拖延,直到1585年由教宗西斯都五世(Pope Sixtus V) 完成「山上天主聖三教堂」。
面向階梯右面的建築物是Keats-Shelley House,John Keats是英國浪漫時期才華洋溢的傑出詩人,1821因結核病在此房子逝世。
去年8月到羅馬的時候,可惜「山上天主聖三教堂」正在維修,未能親眼看看兩個鐘樓的樣子,左邊顯示法國時間,另一個是意大利時間,原本也是鐘,但1847年後被棄用轉為日晷,一種由太陽位置指示時間的裝置。
在楷梯最高一級即「山上天主聖三教堂」前的方尖碑(Obelisk)是羅馬其中一個埃及式纪念碑,還有十一個座落於不同地方,形狀狹長,碑體四方,頂部呈金字塔狀,可作計時工具,即日晷,這是法老拉美西斯二世方尖碑的縮細版。
從「山上天主聖三教堂」回望西班牙廣場,心情真的很好!
Trinita dei Monti(山上天主聖三教堂)
1483年,法國國王路易11世(King Louis XI)重病纏身,他請教宗西斯都五世派方濟各保拉(後來成聖人的St. Francis of Paola)顯發靈蹟治療他,方濟各對國王說君王的生命在天主手中,非人力能左右,如天主願意會治癒疾病,否則應服從聖意,國王大徹大悟,平安去世;路易的兒子未來的國王查理八世(King Charles VIII) 很尊敬方濟各保拉並奉為神師。
1494年得到國王查理八世的幫助在羅馬為「最小兄弟會」(Minims)開始建「山上天主聖三教堂」(Trinita dei Monti),到了1527年「羅馬之劫」(Sack of Rome)的時期仍未完成,直到1584年才竣工。
聖堂內美麗的管風琴於1864由一位法國風琴師製作。
三百年來,Trinità dei Monti由方濟各保拉(Francis of Paola)創立的「最小兄弟會」(Minims) 使用,因法國大革命而離開,1828年重修,在教宗良三世(Pope Leo XII)和法國政府簽署的協議下,法國的「聖心修女會」(RSCJ) 到了羅馬,並在此建立社區和學校。
最喜愛的女演員Audrey Hepburn飾演的歐洲小國公主偷走出來吃雪糕的地方啊!廣場上的BARCACCIA ristorante bar glacier gelato價錢比之前吃過的貴一倍,但美味程度超過一倍以上。
離開西班牙廣場,在小街小巷中穿插,找尋在意大利自主的第一頓午餐。
由於店門不大又低調,走過了再回頭,終於找到Panini De Santis。
意大利著名的三文治店Panini De Santis在上世紀80年代於米蘭創業,菜譜超過100種菜式,環境舒適氣氛輕鬆,服務也不錯。
Panini De Santis挑選本土的優質食材,講究新鮮和健康。
一直喜歡吃Panini(意大利傳統烤三明治),這款Eleonora很豐富,兩大片燒牛肉、蕃茄、火箭菜、Caprino芝士和新鮮的oregano香草,€ 9,50,價錢第二貴,但很美味,其它三文治為€6至€8.5不等,最貴€10.5,有鮪魚和風乾火腿呢!
新鮮爽甜的沙律
Alghero(€ 13,00)沙律除份量不少的風乾火腿之外,還有香脆的Carasau薄餅,這是一種源自薩丁島最古老的意大利麵包,配上撒丁島的羊芝士、新鮮沙律菜、橄欖油和balsamic陳醋,物超所值。
外子的Espresso€1.5,在意大利飲咖啡,價廉物美。
步行約5分鐘到Fontana di Trevi(特萊維噴泉/許願噴泉)的途中,第一次在羅馬看見M記的標誌,人在意大利哪會吃這個呢!倒想坐坐巴士。
正好遇上噴泉維修,旁邊的Trevi 86 Apartment也跟著維修外牆。2014年6月,由Fendi出資€220萬修復,2015年11月重開,這次看不到,更加強再到訪的決心,羅馬有看不完的歷史名勝和美景!
1730年教宗克勉12世 (Pope Clement XII)任命建築師尼古拉莎維(Nicola Salvi)重新設計Fontana di Trevi,1732年工程展開,到1762年才完成,那時候兩位都不在人世了,他們可曾想過後世人將這華麗的水池看成許願噴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每天投入池中的硬幣達€2000至3000之多,16個月的維修期,是€96萬至€140萬的數字!
經典中的經典,那一刻就是永恆。
匆匆結束三小時的羅馬假期後趕回酒店和大家吃午餐,旅遊巴士再將我們送到羅馬市區座落金碧地利廣場(Piazza di Campitelli)的Santa Maria in Campitelli(金碧地利聖母堂),這天黃昏嚶鳴合唱團在此舉行第一場音樂會。
主祭台上,鑲於鍍銀搪瓷框內供奉著11世紀繪製高25cm的聖母聖像畫,但傳統認為此畫像於524年7月17日在經常幫助窮人的羅馬婦人Galla Patrizia Seveath的桌上出現,以前曾放在現已拆毀的Oratory of Santa Gala,位於廣場盡頭「屋大薇門廊」(Porticus Octaviae)附近,因此又名門廊聖母堂。「門廊聖母像」(Santa Maria in Portico-Romanus portus securitas),人們在聖像畫前求聖母代禱,1656年羅馬避過瘟疫。
主祭台的設計受Gian Lorenzo Bernini (濟安勞倫佐貝尼尼)的影響,例如金碧輝煌的華蓋跟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的「聖彼得聖座」(Cathedra Petri)相似。
金碧地利聖母堂全名是Santa Maria in Portico in Campitelli,是羅馬其中一間最古老的聖母聖殿,該堂為司鐸級樞機領銜堂區,教宗亞歷山大七世在1659年和1667年之間拆除原有教堂,重建了現在這座由拉依納爾迪(Carlo Rainaldi) 設計的巴羅克晚期風格的天主教堂。
進入聖堂轉一圈會發現很多根巨大的支柱,而圓拱頂亦有別於同期羅馬聖堂那些壯麗奇幻的天花畫,給人一個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預告的印象。
到達後立即綵排作好準備,沒機會細看聖堂每個角落,幸好外子陪同前往,拍了不少照片讓我回味,他亦在我們練習的時候,跟著我做給他的Google私家地圖,配合GPS到了Centro Pantheon(萬神殿),今次我去不了地方,希望將來我們會再到羅馬漫遊!
Panini De Santis Rome
地址:Largo del Nazareno 13-14 - 00187 Roma
電話:+390693373074
http://www.paninidesantisroma.it/
Santa Maria in Campitelli
地址:Campitelli Square 9 ,Rome
http://www.santamariainportico.it/
開放時間:7:00 - 19:00
彌撒時間
平日:7:30及18:30
主日假日:7:30, 10:00, 12:00, 18:30
朝拜聖體及晚禱:星期四18:30
堂區辦工時間:10:00-12:30(星期四和假日除外)
私家地圖
Fendi | Haute Couture Fall Winter 2016/2017 Full Show | Exclusiv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