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日本米芝蓮星級廚師與澳門永利合作,於重新裝修的「泓」日本料理製作精選菜式,
這一夜,用「走場」形式品嘗他們以季節食材烹調的Tasting Menu,從壽司櫃台開始,
轉到天婦羅櫃台,到最後的鐵板燒櫃台,與三位主廚交談互動,認識來自日本各地的
季節材料和了解烹調過程,黑糖雪糕蕨餅尤其讓我驚喜!
從壽司櫃台開始,嶋宮勤先生於1971年在北海道創辦的「壽司善」(Sushi Zen)
獲米芝蓮兩星榮譽,日本厚生労働省頒發「現代名匠」,表揚他長年從事壽司工作,
將傳統技能延續發展,並指導和培育海外後輩的熱誠。
嶋宮勤先生海外後輩之一的藤川英樹先生是「泓」的壽司主廚,
當我從他手上接名片一看便忍不住低呼:「和Hideaki只差一個發音啊!」
我們有共鳴都笑起上來,不客氣直接稱他為Hideki san*。
*德永英明(Tokunaga Hideaki)是八十年代的日本情歌王子
笑容可掬的英樹先生做手握壽司的時候看來輕鬆,須知道「學煮飯三年手握八年」才能
成為獨當一面的優秀壽司職人,他有一對靈巧而溫柔的手,鬆緊適度地握出精緻的壽司。
英樹先生把第一件壽司放在面前以帶日語口音的廣東話說:「左口魚」,日語ヒラメ
(Hirame) 就是中文的比目魚,試菜的時候正值天然左口魚一至三月的當造季節,含蛋白質
和鉀,質感彈牙,色白清淡,掃上自家製的醬汁,日語所說「調和一品」,和諧的開始也。
其實我不怎麼吃金鎗魚腩 (マグロトロ/Maguro Toro /金鎗魚魚腩),
在日本愛吃金鎗魚赤身的人比大トロ中トロ(Toro)的人多呢!
不是人人都愛吃油脂豐富的刺身,這次的經驗很好,英樹先生
將青森縣的金鎗魚腩切得非常薄,然後重組放在飯團上,一般廚師
一件切五片(薄切り5枚重)已經很不錯,他竟切出十片,以45度斜切
(そぎ造り)的純熟手法薄切魚身,令原本油脂分佈優良的魚腩增添
生命力和鮮活的程度,日語所說的「食感を活かした」,質感輕盈不膩,
這種級數的金鎗魚腩握壽司,怎能不喜歡。
「泓」以北海道的海膽所做的握壽司為何如此鮮甜美味?除了產地來源之外,
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鹽,當英樹先生知道兩天後我要去廣島的時候,
立刻取出一包東西給我看,那是廣島藻鹽※,藻鹽水的濃度和海水相約,
以瀬戸内海的天然之味浸海膽,如剛從大海取來一樣豊潤,鮮活再現。
※氣候溫暖的瀬戸内海地區,自平安時代以來都製做海藻鹽,將除去不潔物的
濃縮海水浸海藻,變成深啡的海藻水,在大鍋中煮6~8小時後成鹽的結晶,
然後以遠心分離機脱水和取去多餘的滷汁,去掉苦味,15噸海水約製成200kg的藻鹽。
江戸前壽司有酢、燒、蒸、煮、漬等做法,北海道毛蟹是蒸的一種,即點即蒸,
北海道毛蟹在浮游生物和小魚極多的流氷下生長,蛋白質讓毛蟹肉甜美蟹黃甘香。
一隻毛蟹八隻腳只能做八件壽司,上放蟹黃(蟹味噌),暖和的蟹肉嫩甜豐滿,滋味難忘!
元吉和仁先生在東京開設「天婦羅 元吉」(Tempura Motoyoshi)餐廳,
連續五年獲米芝蓮頒發一星榮譽,這夜,在「泓」的天婦羅櫃台首次
品嘗元吉的名物,櫃台(カウンター)向來是我吃天婦羅的首選席,
與廚師互動之外,更可看著玻璃窗外的日式庭景。
天婦羅是炸物,什麼時候炸好取出,要從色、音、泡、浮四方面著手,
主廚下村和也先生以聲音判斷,把沾了薄粉漿的材料放入油中,開始
的聲音最大,由水分排出到煮熟的短時間內發生微妙的變化,聲音
越來越細,要好好掌握不同食材的特色和變化,須要累積長期的經驗。
以蝦頭煮製的蘸汁(天つゆ)特別鮮美。
薄薄的炸衣透現愛知縣蝦身的紅。
在日本吃天婦羅,有蘸汁派和鹽派之說,什麼時候沾汁或以鹽調味,
不一而定,好像蘆筍,灑鹽可嘗蔬菜的爽脆和清甜,海老的話,第一隻
習慣灑鹽,之後蘸汁,但一定不會將蘿蔔蓉(大根おろし)與蘸汁拌勻沾吃,
昔日因為炸油味濃,為減輕油膩的缺點才出現這種吃法,現代都以清淡上品
的油煮炸,無須這樣做;因為「泓」採用日本的大根,直接當蔬菜吃。
北海道帶子甜美柔嫩具彈性,帶子中間可用creamy來形容。
下村先生讓我看四國香川的紅蘿蔔,又切一片給我試試,由於土地含豐富的
礦物質和水質優良,一如所料,爽脆清甜,完全沒有生吃的草腥味。
下村先生將紅蘿蔔炸兩次給我試,第一次僅熟爽脆,第二次炸久一點,
喜歡帶澱粉質感的紅蘿蔔,甜味更濃郁,那是大地孕育的天然美食。
天婦羅元吉之大葉海膽(天ぷら元吉の大葉うに)是東京元吉全年供應的名菜,
快速炸脆的大葉盛放以奥能登大谷鹽*調味的北海道海膽,誘發甘香的天然之味,
這是會讓人吃了感到幸福的天婦羅。
*650年前開始生產的天然海鹽
吉田純一先生於東京麻布十番開設的「石垣吉田」(Ishigaki Yoshida)
連續兩年獲米芝蓮一星榮譽,2016年度唯一獲星的鐵板燒餐廳,
除牛扒之外,還設計多款具創意的招牌菜,如海膽松露炒蛋,
這夜在「泓」的鐵板燒櫃台享用由吉田先生設計的招牌菜。
來自香港擁有多年經驗的鐵板燒主廚黃國泰先生與我同聲同氣,告訴我選用
沖繩八重山石垣牛,以低温煎各面,最後用牛油以200度高温煎金黃,外焦香,
肉嫩紅,用平和不搶味的柬埔寨黑胡椒及沖繩「与那国海塩」調味,味道清雅。
將紀州梅與昆布、日本洋蔥、青森蒜頭、醋、豉油和咖喱粉等香料混和
發酵而成的蘸醬讓人驚喜,微甜帶酸,味道醇和,配牛肉,錦上添花。
還有其他特別的春天配菜,靜岡的黑大根、低溫慢煮的溫室蕃茄、當造
磨菇和菜之花,黃先生說避免重複壽司和天婦羅的材料而設計的組合,
放在帶有意境的碟子上,就是一幅以美食訴說春天的水墨畫。
說到蕨餅(Warabimochi)我的話題可多了,不單喜歡吃,而且會自己做,
京都所有著名的蕨餅店的出品都吃過,與京都相比,「泓」的毫不遜色,
自製的黑糖雪糕與黃豆粉蕨餅相配,雪糕搶盡風頭!
「泓」的整體設計以紅白為主調,牆上以和服腰帶做點綴。
蜻蜓點水的Tasting Menu讓人意猶未盡,回家後給自己做京都風味的鰻茶漬,
邊吃邊回味以上三種不同領域的日本料理,下次,我會專吃哪一類呢?
「泓」日本料理
地址:澳門永利酒店
電話:(853) 8986 3663
營業時間:17:30-23:30(逢星期二休息)
網頁:http://www.wynnmacau.com/tc/restaurants-n-bars/fine-dining/miz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