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於烹飪的嫲嫲愛吃螃蟹,隨著季節轉變煮出各種螃蟹菜式,
香港很容易買到新鮮活蟹,所以最常用的方法是清蒸。
到了秋天,Daddy便會在相熟南貨店或專門店訂購大閘蟹,
嫲嫲說大閘蟹性寒,每季只吃少許解饞,螃蟹於我,可吃可不吃,
平時只吃嫲嫲煮的粉絲肉蟹煲,不怎麼吃大閘蟹,
可能跟體質屬寒有關,喜溫熱暖身之物,對性寒之物有點抗拒。
親朋之中愛吃大閘蟹的真不少,每到當造季節都邀約參加蟹宴,
我們多會婉拒從頭到尾獨沽一味的全蟹宴,既寒且寡,
但,如果以蟹為亮點,進退有度,間隔配搭其它清淡及濃郁的菜式,
味道質感層次分明,更能特顯「殼凸紅脂塊塊香」的誘人之處。
剛從京都回來不久,口內仍留有昆布湯的餘香,戀戀不捨,
每次回來都不急於出外吃飯,吃了不好的,更依戀雋永之味,
上星期,當知道要去萬豪酒店中菜廳試新菜式之後,
便知道能得到過度的機會,吃了好的,慢慢沖淡京都之味。
第一次到萬豪是和長輩、契仔契女和好友飲茶吃點心,點心精緻美味,
小菜和炒米粉也留下良好和深刻的印象,今次同樣在VIP房內用膳,
不過餐桌上擺放了十六小碟,先聲奪人,大家都忍不住低呼好吸引!
十六小碟之中葷素各佔一半,最愛煙燻素鵝和梅汁車厘茄,不是一般的好吃,
是讓人停不了口的美味,素鵝內的蔬菜切得幼細整齊,煙燻香氣濃淡適宜。
燒味拼盤為脆皮乳豬和萬豪秘製豬里脊叉燒,叉燒肥瘦適中,肉質腍滑而具彈性,
醬汁微甜郁香;以白麵皮墊放的脆皮乳豬皮脆肉嫩不膩,京都之味漸遠去。
「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清蒸大閘蟹雖美味,
但寒凉之物實不宜貪吃,也因質素問題已多年沒吃,
今年也只會吃一次,要吃便吃好的,少吃多滋味,多了便為俗。
蟹粉小米南瓜羹有點像法式湯的做法,南瓜煮軟後打爛或過篩成滑漿,
加入小米增添質感,小米具滋陰養血和健胃除濕的功效,
南瓜甘溫,補中益氣,與甘香的蟹粉相配,就是那麼融和舒服。
昔日每到中秋前後,嫲嫲一定做蝦籽柚皮,她把柚皮放水裡浸兩、三天,
每天拿起柚皮擠水,再浸新鮮的水,視柚皮厚薄而定,去了苦便可用;
到初中一的時候,嫲嫲讓我進行柚皮擠水的步驟,要用陰力,
力度大一點點也會擠破柚皮,從未失手,所以很快我便學會煮柚皮。
萬豪的蝦籽燜柚皮做得真好,柚皮的粗纖維消失無踪,
如海綿般吸收清鮮上湯的精華,外觀骨子,入口銷魂的功夫菜。
看著蟹粉石榴球,又想起嫲嫲的巧手,小時候,只要嫲嫲在外吃過好菜餚,
必定回家試煮,石榴球這款過節傳統潮州菜早已登上嫲嫲的食桌,
在特別日子才享用的菜式,以煎蛋白薄皮包裹著蝦膠、冬菇粒、馬蹄粒等
家常菜的材料蒸熱,澆上薄薄的上湯玻璃芡,味道非常好。
蟹粉石榴球味道更為濃郁,宴客或喜慶,金玉錦繡,富貴迫人。
黑松露醬油雞就是廣東式豉油雞,火候控制不易,
腿翼胸皆嫩滑才算上乘,醬油雞醬香鮮美,雞肉嫩滑,真想吃白飯!
不過,黑松露複雜而華麗的香氣,配搭清淡的食材如炒蛋已足夠,
醬油雞味道濃郁,何須多添一味!
蟹粉扒自製豆腐
鮮活明亮的蟹粉與香嫩柔弱的豆腐向來天造地設,
總讓我腦海浮現霸王與虞姬的場面,
橫行公子是項羽,虞姬凝脂軟玉香。
金線銀霜的瑤柱桂花炒米粉
第一次在萬豪吃的炒米粉比較粗身,配搭材料較為簡單,
今次吃的炒米粉很幼細,總廚吳師傅說這是特別在香港找回來的,
因為纖細,更難掌握,配搭材料豐富了,他教我要先熱鑊,
下冷油降溫,下米粉和蛋汁用筷子以小火拌炒,加入蔬菜等各樣配料炒勻,
蛋包米粉如金線,豆芽幼白如雪霜,乾爽入味,不油不膩,
瑤柱桂花炒米粉是萬豪的招牌菜,不可不試。
楊枝甘露拼雪媚娘
即日製造的冷糯米滋內藏草莓與忌廉,一口份量,清甜鮮美,
芒香滑溜的楊枝甘露份量也剛好,飯後甜品作清雅的點綴。
大閘蟹多吃臍間積冷,「酒未敵腥還用菊,性防積冷定須薑」,
現場備黑糖薑水驅寒,醋消食散瘀血祛腥味,
回家還喝陳年花雕去寒暖腹。
澳門萬豪中菜廳
營業時間:11:30-14:30 / 18:00-22:30
地點:澳門路氹JW萬豪酒店一樓
電話:853- 8886 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