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七夕祭在奈良時期(710-794)從中國傳入,

「牛郎織女」與日本《古事記》的「棚機傳說」相互融合,

棚機津女(Tanabatatsume)是傳說中的織布少女,為替全村民消災,

在水邊織衣祭神,與神結成一夜夫妻,七夕讀音為Tanabata(たなばた)

1  

從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的七夕祭多在新曆七月七日舉行,

只有少數地方以天保曆計算,其中仙台、平塚及一宮被稱為日本三大七夕祭。

現代人在七夕祭再也不會如古時的少女以棚機織衣,但仍保留笹飾及短冊許願的民間習俗,

傳統菓子索餅也不容易買到,只能自製懷舊。笹飾:(細長的竹枝上掛上寫了願望的五彩短冊)

3  

索餅是在奈良時代(710—794)隨佛教從中國傳到日本的唐菓子,

古時有七夕吃索餅消災除病的習俗,最初由宮中内膳司做給天皇享用,

漸漸留傳至民間,平安京時代市面有售。索餅音(さくめん/sakumen)

漸漸變為Soumen,跟素麺同音,昔日七夕食品已變成簡單的素麵了!

去年,第一次為外子做索餅嘆普洱,過七夕,暑中情人節!

2  

七夕銀河,星星明月相伴,绵绵不絕。

去年參考京都地主神社網頁,做了自己版本的七夕銀河冷麵。

http://www.jishujinja.or.jp/tanabata/p_recipe/index.html

4  

京都也重視七夕祭,近年在堀川及鴨川舉行「京の七夕」大型點燈活動,

不過要等到農曆七夕,2014年是82日至11日的十日期間。

http://www.kyoto-tanabata.jp/

 

索餅

材料

薄力粉(低筋麵粉/Cake flour) 250g / 牛奶50ml / 雞蛋2 / 40g / 1湯匙

做法

1 將薄力粉過篩,和糖伴勻;雞蛋打散,加入牛奶打勻。

2 把蛋奶慢慢加入糖粉內拌勻;逐少加油拌勻成團;包保鮮紙待30分鐘。

3 將麵團分3份,每份再分3小團;在工作桌上灑少許麵粉,

分別將每團子搓成15cm長條;31組結辮子,頭尾用水壓實收口。

4 中火熱油鍋,油溫至170℃,放入麵條辮子,炸至浮起和金黃色即可。

5 放在篩子瀝油及置於廚紙吸油,均勻地灑上份量外的砂糖。 

Tips:筷子插入油鍋中,筷子邊有小泡時油溫約170℃。

 

arrow
arrow

    kakaj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