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在京都幸運地欣賞了一年只有兩次機會得見的雪中金閣寺,其餘時間輕輕鬆鬆四處逛逛,看看古蹟寺院、美術館和名畫展覽,隨便吃午餐,買麵包,還有每天晚上和菓子與茗茶的美妙時光。最初到京都必會選定幾間菓子名店朝聖,今次隨緣,偶遇近年大受歡迎的新店,社區的小店、名勝古蹟轉角處的名店、低調古樸的便宜老店等等,無論身在何處,總有一間以上的菓子舖在守候,沒有高不可攀只有生活化。

a  

白藤屋菓子舗的褔壽草

今次到了宮津溫泉旅館過情人節,從JR車站步往旅館途中,經過創業110年的「白藤屋菓子舗」,八款季節菓子我挑了一半,款款精美,味道質感各不同,「褔壽草」以艾入餅,就是大家熟悉的草餅,新鮮柔軟,氣味清香。

1 

出町ふたば() 老松椿()

其中一天往高島屋看美食展,竟見沒有分店的「出町双葉」參展,買來京都最美味的豆大褔,江戸時代初期的鶉餅為雛形,加入砂糖與紅豆餡和黑大豆後稱為腹太餅或大腹餅,後來演變成吉祥的大福餅到現在的豆大褔。然後到大丸買菜時在嵐山「老松」專櫃買了合時的椿餅,平安時代(794-1192年前後)出現的菓子,是當時貴族蹴鞠大會的點心,以椿葉夾著包了紅豆餡的用糯米團子。

2  

鼓月的椿及水仙饅頭

在四条烏丸逛街時,遇上1945年創業的「鼓月」,我是從作家麻生圭子的著作知道此店的,六十九年歷史在京都來說是年輕的店,正因如此,菓子的外形與味道比一些傳統老店較為創新和簡潔。一眼看中椿及水仙饅頭,這些上生菓子只會在限定期間供應,可說是專業菓子師因應季節而做的感性之作,下一年同月份再去未必吃得到的精品。

3  

京菓子鍵長的梅麻薯和若草蒸卷

住處在五条與烏丸交界,幾乎每天都早去晚歸,今次空出半天時間在附近漫步,吃過隱於橫街小巷的法式薄餅午餐後,發現對面就是曾獲「全国菓子大博覧会総裁工芸文化賞受賞」的「京菓子鍵長」,梅花糖漿點綴的糯米麻薯和包著白豆餡的蒸卷,都加入了少許西洋菓子的元素,清甜美味。 

4  

亀屋友永燒菓子

旅程的最後幾天入住嵐山過百年歷史的町家, 在不遠的竹林之道散步後回程途中,看見快要關門休息的「亀屋友永」,買了兩件燒菓子,一件鋪上白糖霜如半月雲遮,另一款為圓圓的滿月,晚飯後以香茶伴吃,睡前美好時光。

5  

和菓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呢?

934年《倭名類聚抄》字典中記錄了日本最古老的加工食品叫「餅」,以米為主要材料,在後來的《豊後風土記》也有記載。鎌倉時代初期(1191年前後)茶道開始流行,到室町時代(1336-1573)茶席盛行,須以正餐以外的輕食「點心」與茶相配,當時有「猪羹」、「白魚羹」、「鶏鮮羹」等四十八種「羹點」,其中從中國傳入的「羊羹」真的用羊肉汁所做,但僧侶不能吃葷,以小豆和小麥粉混和蒸成,寛政年間(1800年前後)有寒天(大菜)後直接煮成煉羊羹。

我用櫻餡和寒天做的櫻羊羹

6a 

江戸時代,和菓子急速發展,京都的京菓子和江戸的菓子店互相比較競賽,

從而創出多種各有特色的和菓子,現在吃到的,大部份都是那個時代誕生。

明治時代(18681912) 西洋文化傳入,影響和菓子的發展,例如栗饅頭、

長崎蛋糕(カステラ/Castella)及燒菓子等等。

京都越後家多齡堂的長崎蛋糕

7 

和菓子主要分為「朝生菓子」及「上生菓子」,朝生是日常食用的菓子,如草餅、大福和團子等;上生菓子須要特別技術,以四季為主題的精緻菓子。兩大類之下再分「生菓子」、「半生菓子」及「干菓子」,再細分餅、蒸、燒、流、煉、炸、糖等等種類,要完全了解真的不容易。

6c

京都大極殿的干菓子 

京菓子非常講究季節性

睦月(1)新年用的生菓子如菱葩餅

如月(2) 有鶯餅、椿餅、梅花型的菓子

弥生(3) 少不了「桃之節」(女兒節) 的雛菓子、櫻餅和牡丹餅

我做的櫻餅(關西風格)

7 

卯月(4) 為慶祝入學而做的上用饅頭及春天艾團

3月尾4月初我用新鮮艾草做艾團(よもぎ団子)  

8  

皐月(5) 端午小甜及柏餅

水無月(6)的水無月(紅豆黑豆糕)和若鮎(魚形燒菓子)

文月(7)小豆餡餅和水饅頭

葉月(8)透心涼的蕨餅

我做的蕨餅

9  

長月(9) 月見團子

神無月(10)栗餅

霜月(11)琥珀羊羹

師走(12)松之雪、薯蕷饅頭等等

四季京菓子百吃不厭,吃不盡,看不完,古都千年共鳴的無上享受。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kajaw 的頭像
    kakajaw

    kakajaw的廚房與京都

    kakaja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